重复基因是如何被发现和证实的

重复基因是如何被发现和证实的

问:基因是怎样发现的?
  1. 答:人类真的是进化来的吗?科学家通过基因发现:基因或是被写入人体
问:DNA是如何发现的?
  1. 答:DNA,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;是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,同时也是主要遗传物质。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具传奇性的“章节”之一。发现DNA结构是划时代的成就,但发现它的方法是模型建构法,模型建构法就像小孩子拼图游戏一样的“拼凑”法。而在这场“拼凑”中表现最出色的是沃森和克里克。
    最早分离出DNA的弗雷德里希·米歇尔是一名瑞士医生,他在1869年从废弃绷带里所残留的脓液中,发现一些只有显微镜可观察的物质。由于这些物质位于细胞核中,因此米歇尔称之为“核素”(nuclein)。到了1919年,菲巴斯·利文进一步辨识出组成DNA的碱基、糖类以及磷酸核苷酸单元,他认为DNA可能是许多核苷酸经由磷酸基团的联结,而串联在一起。不过他所提出概念中,DNA长链较短,且其中的碱基是以固定顺序重复排列。1937年,威廉·阿斯特伯里完成了第一张X光绕射图,阐明了DNA结构的规律性。
    1928年,弗雷德里克·格里菲斯从格里菲斯实验中发现,平滑型的肺炎球菌,能转变成为粗糙型的同种细菌,方法是将已死的平滑型与粗糙型活体混合在一起。这种现象称为“转型”。但造成此现象的因子,也就是DNA,是直到1943年,才由奥斯瓦尔德·埃弗里等人所辨识出来。1953年,阿弗雷德·赫希与玛莎·蔡斯确认了DNA的遗传功能,他们在赫希-蔡斯实验中发现,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。
问:DNA作为遗传物质是如何被发现的
  1. 答: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恩(F.Griffith)通过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感染实验发现了一种能改变细菌性状的“转化因子”,这种“转化因子”其实是DNA、蛋白质和多糖的结合体,也就是核酸
   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(O.Avery)及其同事证明这种“转化因子”是DNA,但因为实验条件所限,当时提取的DNA还是有少量蛋白质,不足以说服众人。
    1952年,赫尔希(A.Hershey)、蔡斯(M.Chase)以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材料,将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别以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,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。
  2. 答:先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说明DNA为遗传物质,后由蔡斯的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,侵染细菌从而进一步确定。
  3. 答: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恩(F.Griffith)通过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感染实验发现了一种能改变细菌性状的“活性因子”;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(O.Avery)及其同事证明这种“活性因子”是DNA,但实验有漏洞;
    1952年,赫尔希(A.Hershey)、蔡斯(M.Chase)以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材料,将噬菌体的外壳和DNA分别以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,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。
重复基因是如何被发现和证实的
下载Doc文档

猜你喜欢